衛星科技創造下世代經濟

文/毛驤文 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林建甫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

衛星科技創造下世代經濟

近期俄烏戰爭中,烏克蘭戰區多項基礎設施因大規模轟炸而癱瘓,戰時的通訊及網路服務不能再靠地面管線和設備,而後在SpaceX和Tesla創辦人馬斯克協助下,烏克蘭全境依舊透過星鏈(Starlink)的低軌衛星(Low-Earth Orbi, LEO)使用通訊和網路,甚至將戰況隨時傳送到全球各地。

自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以來,衛星就擔負起了氣象和天文觀測、軍事和太空科技研發等用途,這個發展逾70年的重要技術,已經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科技。人們利用衛星不但能觀測大區域天氣的變化,亦可針對小區域觀測及預測幾日內的天氣變化。 針對颱風、洪水、森林大火等天然災害也可以隨時進行監測,同時也能對漁場、山區或土地礦產資源提供一定的情報,透過衛星觀測都能使各種天然資源開發與天災救助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上近年來衛星在通訊和網路上的發展,可以說衛星科技的發展從根本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創造了下世代經濟。

從2020年起,低軌衛星的發展就颳起了一陣商業旋風,興起所謂的太空產業(SPACE INDUSTRY),吸引了全世界許多科技和通訊巨頭亦投入太空產業的發展中。低軌衛星不僅生產和發射成本較低,因其相較高軌衛星距離地表更近,對於企業而言影像處理的技術需求大幅降低,減低了進入太空產業的技術門檻。

距離地表更近也讓低軌衛星繞行地球的頻率更高,大幅增加其於通訊傳輸的工作效率,能提供比高軌衛星更好的訊號強度,通訊的穩定程度也更高,在海洋、高空、山區或沙漠這些無法裝設地面通訊設備的區域,低軌衛星能提供通訊就非常有商業價值。因為這些重要的特點,讓低軌衛星為所有在軌衛星中占比最多的種類,並且可預期會持續增加。

與茲配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衛星製造及發射技術的重大進步,成本大幅下降,相應的商業價值大幅提升。這加速了衛星產業的全球化,除帶動衛星或是太空產業的商業發展,也大幅增加普通人接觸太空的機會,曾經成為太空人飛上太空探索宇宙是許多孩子的夢想,而現在普通人能上太空的機會正持續提升。小型運載火箭、太空旅行等產業也都隨著低軌衛星的發展更加被看好。如衛星這些太空科技的發展不只能帶領人類往上發展,也能從另一個維度觀察和研究我們的地球。

從氣候觀測、能源環保和天災觀測等角度加深人們對地球的認識,也能減低太空探索的成本。更多更有效率的衛星代表能收集更多更準確的資料和數據,奠基了人們於未來在地理、海洋領域、地球科學、天體學、物理學、化學甚至數學領域的發展,更能期待未來在科學領域進一步的知識和技術突破。結合以上科技領域的數據,提供了科學家監測糧食安全,觀察自然資源的狀況和密切觀察氣候和環境變遷的基礎,更進一步能保障人民生活。

然而國際水域的海洋上那些來自舊衛星、舊運載火箭和太空站的碎片帶來的污染卻預期會愈來愈嚴重。因此太空領域如何使用及爭端調停機制等議題在未來也會愈趨重要,這些都是未來需要國際間合作來處理的國際問題。

聯合國就此已提出了相應永續發展目標,建立和維護國際間的太空規範,及推動太空產業間國際合作,讓太空技術能協助地球往永續發展的目標前進。基本的共識是我們的星球上方所在的太空區域並不屬於哪個國家所有,而都歸地球人類所共享,衛星產業發展的責任也是全球性的。

準此,衛星科技可以確定一定會繼續蓬勃發展,但未來是不是能帶給人類更多的幸福和安全,還需要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合作及努力,共同確保太空和地球等領域可持續及安全的發展。

原文刊載2022.6.10工商名家評論~本文經林建甫教授同意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