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齊元總裁專欄
未來3年「微型跨國企業」將快速成長!台灣公司也可以,怎麼做?
最近全球地緣政治變化,導致產業鏈中斷,不論是大型企業或中小企業,許多企業開始重新佈局,走向海外。
大型企業因為資源豐富,比較有能力做全球佈局。CRIF中華徵信所公佈「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研究」,進入2021年5000大排名的企業,營收總額、稅後純益總額,以及營收成長家數都創2011年以來新高。
中華徵信所指出,5000大企業大賺機會財與轉型財,歷經中美貿易戰轉型,以及全球供應鏈重組,台灣進入史上最強供應鏈時代。台灣要把全球產業供應鏈的核心做大、做強,未來也要防止經濟強國、台灣競爭對手以各種擊破方式,裂解台灣供應鏈,這在半導體產業特別明顯。
台灣企業業績成長有2個原因:第一是大環境對台灣有利,中美地緣政治大戰台灣是最大的受益者;第二是台灣企業藉由科技提升及產業轉型,強化自身的競爭力。台灣有多元產業基礎,不管是傳產、科技及服務業,這也是台灣產業整體競爭力,別人很難複製。
近期台灣企業國際化代表,在高科技方面以台積電為首,已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晶圓廠。上週美國政府通過520億美元「晶片法案」,將對在美國投資的晶圓廠進行補助,但限制接受補助的企業在未來10年不准在中國投資,這代表什麼?台積電如果接受美國政府補助,那就要放棄在中國投資,所以美國設廠只能靠自己的錢。
另外,傳統產業也積極走出去,台泥宣布在歐洲投資電動車、充電樁及儲能相關技術,地點選在義大利,一躍而為全球第四大業者。這是非常難得的案例,因為過去傳統產業佈局有很強的地域性,但台泥不僅跨地域,更跨領域,由傳統污染行業跨足綠能。
中小企業發展趨勢 大型企業以外的中小企業就只能坐以待斃嗎?不一定。最近我看到中國的中小企業,積極的透過電商平台佈局全球。阿里巴巴最近公布《全球中小微企業在疫情後時代的挑戰、應對與轉型》報告,約有2/3中小微企業銷售收入下降超過40%。另有25%規模10人以下、11%規模250人以下的受訪企業,在疫情爆發期間面臨倒閉危機。
中小微企業為全球貢獻90%的企業數量、50-60%的GDP以及超過7成的就業機會。其中,電商滲透度最高的地區,中小微企業生存率較電商滲透度低的地區高出7%,因此,電商可能是企業存活的關鍵。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B2C跨境電商交易市場,目前佔全球交易額28%,中國品牌更包辦全球10大B2C跨境電商平台中的3個名額。
目前跨境電商平台的國際分工門檻不斷降低,全球貿易出現碎片化和高頻率情況,且亞洲大部分跨境電商企業皆具備員工不足100人、善用數位平台等特點。阿里巴巴的報告指出,中小微企業正成為「微型跨國企業」,目前平均營運3.56個海外站點,預測未來3年將進入快速增長期,為全球買家提供多樣化的本地製造和輕訂製服務。
中國的大型互聯網平台,像中國騰訊、阿里巴巴等,都已前進東南亞、拉丁美洲、非洲,透過網路平台積極建立商業關係,這是台灣企業還無法企及的。
「微型跨國企業」是重要的創新趨勢,企業小歸小,卻可以遍佈全球。過去無法做到的事情,在今天已成為具體可行的商業模式。台灣中小企業短期內或許無法進入中南美洲及非洲等新興市場,但至少在成熟國家市場如歐美、日本還有東南亞,應該要有所佈局,否則將被遠遠拋在後頭!
本文經藍濤亞洲黃齊元總裁同意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