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酷斯拉經濟的宿命

黃齊元總裁專欄

扭轉酷斯拉經濟的宿命

最近美國GE宣布將分拆為三家公司,日本東芝也計畫分為三家公司,有人認為這代表大型公司沒落,其實不然。這些均屬傳統產業,但在新經濟領域,大型多元控股公司不斷出頭,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臉書最近成立的控股公司Meta,此外還有日本軟銀和中國阿里、騰訊等。

這些新經濟公司成長迅速,特斯拉市值已破兆美元,亞馬遜投資的電動車公司Rivian市值破千億美元,超越通用、福特。在半導體領域,輝達市值將破兆,超微市值也追上英特爾,這些都是典型酷斯拉(Godzilla)巨獸。

這些巨型公司力量龐大,具有摧枯拉朽實力,如果不予以約束將造成嚴重社會問題,包括產業壟斷、中產階級邊緣化、貧富差距擴大。歐美和中國都注意到其嚴重性,積極採取行動。美國起訴臉書,歐盟重罰谷歌,出發點都在於防止壟斷,限制其做大。大陸六中全會決議,將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強化反壟斷法規,保護勞動者和中小企業權益,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反觀台灣,卻和全球趨勢反其道而行,經濟優先,政府不關心社會公平正義,傾全國之力扶植台積電,產業結構快速半導體化,走向「半導體經濟」(Semiconomics)。過去是一顆蘋果救台灣,現在是一塊晶片護台灣。基於對護國神山的迷思,我們認為大還要更大,甚至想打造護國群山,但缺水缺電缺人才,導致資源分配不均,一個台灣兩個世界。

社會普遍關切此現象,最近商業周刊封面專題「瘋狂的晶圓島」,提到人民房價跳漲買不起房、台中傳產搶不到人才、全台水電不夠用;今周刊專題「一三七億度電的取捨」,提到非核、減碳、生態和台積電,目標彼此衝突,電要從哪裡來?我們把台積電當作經濟問題、國安問題,卻非社會問題、生態問題。

歐美早已不歡迎大型企業對資源的掠奪,現在矽谷和德州大公司進駐即代表中產階級悲歌,因為要搬到很遠地方才買得起房子,經濟變成為有錢人服務的經濟。台灣一般人對將來臨的風暴沒有感覺,看不見全貌,因為很多是隱性成本、未來成本、外部成本、機會成本,但這就像Omicron病毒,後遺症很快會顯現出來。

台灣只有從資源供給面來思考,但從未考量資源需求面。假如核四、三接不是選項,晶圓廠進度是否可以放緩?台灣缺電是常態,未來會更嚴重,是否可以使用者差別付費或企業回饋,以落實世代正義?歐美為實現包容式成長,針對繳稅過少跨國企業開刀。台灣談能源轉型,關鍵不是「淨零」,而在「永續」,現有模式無法永續,我們整體的「永續發展藍圖」在哪裡?

台灣正處在系統崩潰的臨界點,我們不能只有「產業生態」,更需重視「環境生態」和「社會生態」。政治應為人民福祉服務,不是為討好或對抗其它國家。如果我們不立即採取行動,台灣將會被跨國企業排除在供應鏈外,未來也沒有人願來台灣投資,現在是台灣「停、想、改」的關鍵時刻,而公投是讓這座失控列車暫停的唯一手段!

本文經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藍濤亞洲總裁 黃齊元 同意登載

標籤:聯合新聞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