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齊元總裁專欄
竹竹併PK杭州、深圳》台灣城市規劃出現四大問題
最近新竹市長林智堅抛出新竹市、竹縣合併議題,並表態參選大新竹市長。雖然以政治來說有很多問題,但從發展角度符合全球趨勢。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日前公布2021年大陸新興市場排名,杭州、深圳、廣州居前三甲,理由是大陸正轉型由技術驅動經濟增長,這些城市處於最有利位置。
台商過去聚集地以蘇州為主,如今蘇州只排名第七。杭州主要是由於阿里帶動,但深圳的轉型最為驚人,從低端勞力密集製造城市蛻變成中國創新之都,說明人才對知識經濟的重要,以及當年「騰籠換鳥」戰略的成功。
深圳從低端勞力密集製造城市蛻變成中國創新之都。遠見蘇義傑攝影圖/深圳從低端勞力密集製造城市蛻變成中國創新之都。遠見蘇義傑攝影
陸區域發展》擴大澳門、延伸深圳前海
中國大陸最近公布兩個區域發展方案,一個是擴大澳門,打造「橫琴粵港合作區」,全面提升澳門地位,發展科技及現代金融產業,定位澳門為對葡語國家的窗口,這和中央近期打壓博弈產業舉動不謀而合。
另一個是延伸深圳前海,擴大規模達八倍,打造「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聚焦許多新科技;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前海的功能並非取代香港,而是加強與香港的融合。
台灣正在變成全球半導體重鎮,繼高雄市宣布要建造台積電七奈米廠後,政府又宣布與工研院合作,打造「南部科技雨林」,將在台南設化合物半導體與應用產業專區。從好的觀點,這糾正了以往的「重北輕南」,但引發幾個疑慮:過於偏重半導體、聚落同質性高以及南部缺電嚴重。
台灣「南方新矽谷」計畫
小英總統剛上任時,提出五大發展戰略,其中之一是「亞洲・矽谷」,計畫以桃園為中心,至今未完全落實,現在又提出「南方新矽谷」。另外還計畫全面開發科學園區,蘇揆宣布在太保設置嘉科園區,連屏東也計畫設置科學園區,並且將高鐵延伸至屏東。
城市規劃四大問題
台灣的城市規畫有幾個問題:首先地方各唱各的調,欠缺中央整體規畫;其次,缺乏國際連結,難以成為「區域樞紐」(regional hub);再者,過於偏重科技,未展現軟實力,TSMC的C已不只代表公司,變成「聚落」(cluster)和「國家」(country),這對台灣而言並非是好事;在政府擁抱半導體的同時,仍有人才、水電、排碳等隱憂。最後,資源過度傾斜對服務業、中小企業和部分傳統產業衝擊極大。
最近新竹市長林智堅抛出新竹市、竹縣合併議題,引起社會上不同層面的討論。賴永祥攝影圖/最近新竹市長林智堅抛出新竹市、竹縣合併議題,引起社會上不同層面的討論。賴永祥攝影
在香港作為區域中心逐漸褪色的同時,台灣其實呈現各種新的可能,包括區域金融中心,不論是私募股權基金、ESG綠色金融和區塊鏈,都有發揮空間,因為台灣資金充沛、人才優秀、產業多元。
至於城市再造,最應思考的是台中,與其再發展半導體產業,不如比照新北市,結合周邊城市,打造「新台中」,整合傳產製造優勢,加入新經濟元素,連結東南亞,成為區域供應鏈協調中心。
市長才是真正領導者
美國前芝加哥市長及歐巴馬時期白宮幕僚長Rahm Emanuel在他的書「Nation City」(城市國家)中表示,全世界的市長而非中央才是創新及治理真正領導者,這大概是台灣不斷在培養明星市長的理由吧。
本文經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藍濤亞洲總裁 黃齊元 同意刊載
標籤: 遠見華人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