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的工作越來越少!未來職場要有的4種思維

黃齊元總裁專欄

「穩定」的工作越來越少!未來職場要有的4種思維

1.未來管理新趨勢是「VUCA」,代表「變動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

2.面對未來,變動是新常態。要自行規劃事業,並培養斜槓技能持續精進。

最近我面試一位新人,她應徵某個職位,這個工作有許多面向,包括溝通協調的層面,相當具有挑戰性。但在深入了解後,應徵者婉拒了這個機會,因為她嚮往的是更有「系統」的工作。我特別去這個了解一下她所謂的更有系統是什麼意思,其實就是在某個工作流程中扮演一定的處理角色,這類型工作通常有一定的SOP,比較能夠預測,讓人感覺比較實在。

我不禁想起我的第一份工作,當時我在一家大企業的船務部門,每天所處理的就是一些表單,把其它部門送來的資料彙整,做一些統計數字,蓋個章,然後送到下一個部門。雖然不複雜但量很大,內容相對比較簡單。

最近我還有和另外一位員工面談,他想轉換跑道,主要理由是他想學習更多比較實在的技能。他目前工作其實相當有趣,會接觸許多不同客戶,許多是總經理級,非常多元。但問題在於最終價值的實現並非由他個人完成,會由其他單位提供,他主要扮演資源整合者及結果促成者,並非直接負責者。

你是哪一種類型的領導者?如何塑造自己的領導形象? 對於這位同仁來說,他還年輕,雖然接觸到的客戶或資源非常頂級,但都不是他自己的關係,而是來自於其他人,所以他希望換到一個環境,能從頭到尾直接負責一個專案,親自操作關鍵環節、培養客戶關係。

我用一個例子來比喻,假如你在一家頂級日本料理工作,你是餐廳的領班,客人都是像郭台銘這樣的大老闆,是不是很重要?當然,老闆不會放心讓一個年輕人來擔任領班,你不但要了解食物製作方式、客人喜好,也要能得體的應對進退。

但今天誰才適合作為外場領班?他必須有多年的外場經驗,要不然也需要有作為內場相關經驗,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這個工作不一定有SOP,可能也比較不累,但卻更有挑戰。因此我的同仁可能覺得他需要更多的基層歷練,才能完全勝任。

今天傳統標準的工作流程已被破壞。首先,因為外在環境快速發展,有許多新工作被創造出來,不屬於傳統組織,相對扁平化。其次,由於AI科技和新冠疫情,許多流程會被數位化。再者,透過科技及新商業模式,工作有整合趨勢,比如說現在網紅自媒體的工作,以前可能需要5到6人團隊才能完成,現在一人就可以搞定。

大部分人習慣的職涯發展路徑,是從某個小螺絲釘做起,經過一段時間升為初級或中級領班,最後成為部門領導,變成資源整合者,管理眾人,這是一個標準過程。

對於剛出社會不久的年輕人,我不反對他們在某個環節上先培養一些更深入的專業技能,但他們必須作好準備,培養更多技能,並學會連結。因為未來的職涯發展不再需要以往那麼久的時間,他們應提早準備作一個「資源整合者」,負責協調與整合。

未來管理新趨勢是「VUCA」,代表「變動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我希望我的員工能夠面對高度不確定的未來,並能負擔起責任。我不希望他們對我說「老闆,這種狀況我沒遇到過,請問SOP是什麼?」

我常聽到年輕人問我應該進入什麼行業、選擇什麼樣的工作比較好,或者是他的長輩給他有關行業類型的建議,問我的意見及看法。通常我碰到這種情形只能搖頭,這代表年輕人對於自己的興趣和專長沒有清楚認知,或者缺乏自信心,而且長輩們的意見往往是昨日典型看法,早已不合時宜!

面對未來環境,每個人對於工作應有以下4種心態:

一、擁抱改變,視變動為「新常態」

過去人們不喜歡變動,總想尋找「穩定」的工作,但未來這種工作越來越少,除非你到公家機關去上班。對雇主來說,靈活性很重要,比如說可以全職也可接受派遣,可以在台北也可以在高雄、甚至外派東南亞上班,可以做A也可以做B工作。

二、規劃你自己的事業及工作,不要去適應別人的框架

我並不是說一定要自己創業,但即使在企業內部,也可以有彈性的工作、有變通的安排,前提是你要有下面第3種能力。

三、培養斜槓技能,並且將其連結

我一向告訴年輕人,30歲以前,不要為錢換工作,先累積個人履歷表,30歲之後你就被外界定型了。比如說你可以A工作做3年、B工作做3年、C工作2年,但彼此之間有關連性,如國際行銷和數位轉型專案管理。

四、不斷學習、重新精進自己技能,並且做好歸零的心理準備

我最近用了一位50歲以上的女士,她被原公司裁員,中年失業,很難找到工作。但我看到她有部分技能可以運用,雖然是在完全不同的領域,而且她很願意學習,因此我給了她一個機會。

賈伯斯說,人生苦短,不要浪費時間在你不喜歡的工作上。同樣,站在老闆立場,我要說時代的洪流早已將世界重洗牌,個人的價值不再是過去經驗,而是能力和動機,我不會固守傳統的用人標準。如果你願意接受明日的挑戰,歡迎和我聯絡!

本文經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藍濤亞洲總裁 黃齊元 同意刊載

標籤: 商業周刊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