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自2023/6/2 聯合新聞網
撰文者:黃齊元
五年前有一位大陸創投朋友來台灣找我,因為他剛花三千萬美元投資一家台灣新創企業。他提到的是一家我從未聽過的公司,做電動車固態電池,這就是儲能界的台灣之光輝能。該公司近期由於地緣政治考量,將在法國投資五十二億歐元。
很多人不知道輝能早期資金來自中國大陸,包含創投與戰略投資者,如第一汽車。輝能是一家兩岸合資公司,近期該公司積極去中國化,引進德國賓士、越南VinFast等產業大咖。為何選擇投資法國?以其股東背景來看,深耕台灣與美國可能有困難,但法國在馬克宏領導下,跟中國關係友好,當然成為公司布局國際最佳選擇。
這個案子另一個啟發是台灣雖然有科技能量,但本土業者並不識貨,企業和國際接軌才是關鍵。台灣企業未來不論是台積電或是輝能,都必須積極走向全球,和全世界多方聯盟。歐洲國家如瑞士培養出諾華、羅氏等全球集團,荷蘭艾斯摩爾在半導體產業舉足輕重,都是小國創造世界級企業典範。
日系能源公司JERA將出售在台灣海上風力發電項目「海鼎風電」股權,主因是日本出資方擔憂是否在兩岸關係中過度依賴台灣,地緣政治風險可能過高。近期德國RWE再生能源亦以類似理由,減緩台灣市場開發進程。
企業固守台灣會有地緣政治風險折價,唯有走向世界才能整合資源、提高身價。另一個案例是Gogoro,近年分別和印尼、印度、菲律賓當地業者合作,複製台灣經驗、系統化輸出。據報導東非業者正計畫以Gogoro作為指標,探討潛在合作關係。
和平是大多數台灣人民願望,民進黨政府也提出「和平保台」口號,但和平的體現「和平紅利」,必須在雙方互惠基礎上才有可能。不過大陸近期宣布啟動對台二四五五項貿易壁壘調查,政府過去在ECFA政策下所產生的貿易紅利,可能逐漸喪失。
和平的重要基礎是「和談」。美國和中國雖激烈競爭,但從未停止雙方交流,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近期與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維也納會談長達十幾個小時,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及貿易部長雷蒙多亦不斷嘗試與大陸進行談判。這些都證明,地緣政治的本質是「競合」,而非「零和」。和談是常態,戰爭不是,美國反對俄烏和解,因為那是代理人戰爭。
美國近期積極武裝台灣,原因在於其判斷台灣人民缺乏強烈抗戰意識、軍事能力也不足以保衛台灣,萬一有戰爭恐怕撐不到美軍到來,因此必須積極打造台灣防衛能力。這一切是以「備戰」為出發點,但卻讓台灣與和平的距離越來越遠。
大部分國家均有兩手策略,台灣和中國大陸應同時有「和談」及「備戰」策略,重點在於比重。如果我們將備戰比率拉到八成,即使宣稱戰爭並非選項,雙方仍會走向對抗之路;反之和談比率若有六成,彼此即不容易走向戰爭極端。命運操之在我,但如果領導人心中沒有主見,便會被美國牽著走。
未來在國際現實下,台灣本地價值占整體比重會縮小,台灣企業唯有走向世界、加強和對岸溝通,不亢不卑、兩手準備,才能維持和平、再創高峰。
(作者為藍濤亞洲總裁兼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