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齊元總裁專欄
從台積電看台灣全球布局
最近歐盟官員與英特爾、台積電及三星代表會談,邀請這些大廠在歐洲建造一座晶圓廠,並準備上百億歐元補貼,開發七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台積電同時宣布以廿八點八七億美元在南京擴建二廠,建置廿八奈米產能;台積電南京一廠以十二及十六奈米製程為主,已開始獲利。
台積電中國擴建計畫引起大陸專家批評,利用大陸政策、水電、人才資源,在大陸傾銷,對中國沒有好處。台積電看到低端晶片商機,積極開發中國市場,但大陸似乎不領情;歐盟熱烈向台積電招手,但台積電卻沒有興趣。
企業全球布局,一般來說有三種考量;製造、市場及研發。台商布局大多偏製造,舉例來說,電子大廠近期在東南亞大手筆投資,只不過是將工廠從大陸搬到越南。但台積電不同於鴻海,其中國工廠是為供應當地市場,如同其美國布局,符合全球「短鏈」趨勢。
然而台積電美國廠還有研發定位,將發展五奈米高階製程。老美居心很明顯,就是要台積電移轉技術,培養美國在地化製造能力。未來台積電將會派很多台灣優秀人才赴美,因為創辦人張忠謀指出美國人才不如台灣。
人才如同水、電,對台灣而言是稀缺資源。台積電剛在日本成立研發中心,未來人才也需國際化,與其硬拉外國人來台,台灣不如在史丹佛、MIT等名校成立「半導體學院」,在海外培養人才,在當地工作。
台灣也應透過資本運作和策略聯盟加強全球布局,其中最值得學習的對象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小國,半導體做不過台灣,便把特許半導體賣給阿布達比主權基金,和AMD廠合併,如今格芯已成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商。新加坡淡馬錫投資遍布全球,台灣最好的新創公司如沛星和Gogoro均有其資金。
台灣企業全球布局,有三個重要觀念:第一、多利用外部成長。最近國巨、環球晶圓、聯強國際均有海外併購,提高產業地位至世界級。第二、多組成策略聯盟。近期三星和聯電探討以資源互換形式合作生產,便是一種生態系資源整合。第三、多思考海外市場,把工廠、市場和研發結合起來。
台灣有種錯誤的思維,只想「引進來」,不會「走出去」,把什麼東西都放在台灣,最後撐垮生態系統。台灣從來就不是世界的中心,但打造全球連結後,台灣自然會成為中心,台積電、ARM和艾斯摩爾都是例子,現在台灣的問題是頭重腳輕。
「經濟學人」最近宣稱台灣是「地球最危險的地方」。我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把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放在台灣,台灣會更安全還是更不安全?請用外國人的角度來看。二○○一年章家敦寫了一本書「中國即將崩潰」(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事後證明完全錯誤。台灣絶不會崩潰,但如果「衝突」和「混亂」不斷,那「危機」也並非不可能。
面對全球浪潮,我們必須準備面對「游牧人生」!
本文經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藍濤亞洲總裁 黃齊元 同意刊載
標籤:聯合新聞網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