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齊元總裁專欄
蘋果、輝達…跟著大廠走,將成硬傷?林百里:台廠跨足元宇宙有兩大挑戰
今年過年比較平靜,由於COVID-19,大部分人哪裡都去不了,但全世界並未因此而停擺,反而發生不少驚天動地的變化。
除了俄烏戰爭危機升高外,金融市場也不安寧,通膨是信心脆弱的根源。某些股票也發生前所未有的波動,最明顯的是臉書母公司Meta,財報公布後股價竟一日下跌26%,市值蒸發2300億美元,創美企有史以來最大日跌幅。這代表什麼?絶對是崩盤!台灣第二大公司聯發科,市值也不過1千億美元出頭。Meta創辦人佐伯格很早就心裡有數,知道社群網站商業模式已走到了盡頭,才積極打造元宇宙新概念力圖轉型。
這波新科技浪潮有一個特色,是「跨界」。企業必須探索以前完全沒有經歷的領域,沒有標準可以遵循,一切必須重新來過,即使是金融業也被「DeFi」(去中心化金融)逐漸取代。如果要指明對台灣企業未來影響最大的兩大科技,我認為是「電動車」和「元宇宙」。
影響台灣企業未來的科技:電動車
電動車市場固然很大,但並沒有大到足以取代傳統汽車業者如通用和福特的地步,我們講來講去還是特斯拉,不像中國至少可以唸出10家電動車業者的名字。台灣業者大多牢牢抱緊特斯拉,就如同過去緊緊跟隨蘋果一樣,但這只有全世界電動車一半的市場。
台灣比較好的策略,是作為傳統汽車大廠如通用、豐田和福斯汽車的夥伴,以我們電子零組件技術,和他們汽車專業互相配套,但很難繞過一線中間供應商,如德國博世(Bosch)。
鴻海對於跨界,做了兩件聰明的事情:第一是策略聯盟,把裕隆電動車部門買下來,合資成立鴻華先進,以此為基礎,和其它世界各國業者,成立合資公司;第二是打造生態系MIH,目前全球已有2100多家車業和電子業者加入,未來將透過這個平台,進行多方合作,加速產品開發進程。
再來看「元宇宙」
這是一個很虛的題目,什麼東西都可以沾上邊,也可以說什麼都不算是真正的元宇宙,只能說現在處於宇宙大爆炸、一切混沌未明的階段。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最近表示,看好元宇宙創造的趨勢,台灣科技產業擁有許多優勢,可望在元宇宙發展過程中受惠。不過要搶攻這個市場,台商企業有兩大挑戰:首先是元宇宙的世界需要「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其次還必須「以使用者為中心」來思考。這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其實正是台灣企業的罩門。
林百里董事長是很有前瞻視野的科技企業家,廣達從1988年投入筆電、2000年開始做雲端伺服器、2020年跨入各個智慧應用領域如智慧醫療和智慧製造,現在又對元宇宙摩拳擦掌。在張忠謀、郭台銘、施振榮等大老退休以後,林百里仍站在第一線帶領公司衝刺,他的看法值得重視。
「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是一大挑戰
台灣企業過去以零組件生產為主,很少人有整合性解決方案,真正整合者是蘋果等國外大廠,而且未來整合是硬體加軟體,台灣電子大廠都以硬體為主,如何補強軟體是關鍵,光是人才就不足。另外還牽涉到「跨界資源整合」,要將科技和醫療、零售、交通、製造等領域連結起來,這也是目前「數位轉型」最大挑戰。
林董事長表示「過去台灣工程師把產品做好思維已經不夠,人類行為在改變」。鴻海的生態系布局,從某個角度來說可以解決問題,因為跨領域整合專業與人才。劉揚偉董事長最近表示,鴻海會以「平台」方式切入元宇宙領域,不只是「裝置端」,在「雲端」鴻海也會切入,也就是把軟硬體整合。
「以使用者為中心」,對台灣企業可能是更大挑戰!
我們的商業模式一向是B2B,而不是B2C,只了解國外客戶(如蘋果和輝達)要什麼,對消費者需求理解很淺。從長期來說,這對台灣是致命打擊,我們只能跟在別人後面,不要和美國企業比,現在連東南亞B2C公司,估值比台灣很多科技龍頭都高。
叫車平台Grab有200多億美元,蝦皮母公司SEA市值870億美元。東南亞有6.5億人口,我們自認不要去羨慕別人B2C,就只能擁有B2B的價值。台灣未來的限制,不侷限於技術與國際政治打壓,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心態與作為。
本文經藍濤亞洲黃齊元總裁同意登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