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戰略韌性,避免兩岸脫鉤

轉錄自2023/6/15 聯合新聞網

撰文者:黃齊元


最近G7領袖在廣島峰會發表公報表示,並未企圖損害或阻撓中國大陸經濟進步,希望與台灣建立穩定且具建設性的關係。G7領袖強調不尋求與中國脫鉤,但意識到經濟韌性需要「去風險化」和「多元化」,布林肯訪中說明美國欲降低雙方緊張關係。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近期訪問北京見中國外長秦剛時,表示反對美中脫鉤斷鏈,希望繼續拓展中國市場業務,特斯拉將在上海建一座儲能超級工廠。值得重視的是,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世界上沒有另一個中國市場,輝達若失去中國市場,整體產能將被迫縮減三分之一。

美國大型企業熱情擁抱中國市場。蘋果去年應用商店(Apple Store)銷售額高達一點一兆美元,其中大陸貢獻過半,年增幅五十%。摩根大通近期舉辦中國峰會,執行長戴蒙親赴上海主持,包括輝瑞、星巴克CEO都現身,星巴克希望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市場。

美國半導體抵制中國,但業者均深耕大陸市場。輝達最近和聯發科策略聯盟,共同開發車用晶片。聯發科在大陸布局領先競爭對手,而大陸有全球最完整電動車生態系.輝達和聯發科結盟是雙贏,可深化和中國市場的連結,聯發科扮演關鍵角色。

美國過去對台政策採「戰略模糊」,現在走向「戰略清晰」;近期法國總統馬克宏提出另外一個名詞「戰略自主」,但對台灣而言,最重要的恐怕是「戰略韌性」。台灣夾在大國中間,戰略上只能被動因應,因此維持韌性很重要。所謂「韌性」並非在動盪時永遠維持現狀,隨著外在環境改變,戰略也必須相對應調整,才能避免危機。

今天西方國家和中國衝突愈來愈激烈,但都在尋求某種程度合作,確保經濟不致脫鉤。但台灣只有脫鉤、沒有合作,即使大陸近期開始對台釋出善意。和談才有和解、合作才有和平。

西方國家「去風險化」弔詭之處在於兩手策略,政治上抗中,但經濟上除了科技外,其他領域仍和中國緊密交流。台灣在經濟上加倍排中,完全倒向美國,失掉戰略韌性的基礎。

即使近來積極聯美抗中的日本,也並未和中國經濟脫鉤。疫情解封後,大陸觀光客占日本外來旅客第一名,許多溫泉旅館被陸資收購、重獲新生。台灣文化業者及年輕人也未抵制大陸市場,五月天最近在北京鳥巢舉辦演唱會,六場共六十萬人參與,創造鳥巢新紀錄,乃兩岸融合的印證。

西方主流媒體並不認同中美脫鉤論點,最近英國金融時報社論表示,G7必須接受無法主宰世界的事實。推動「去風險化」因小失大,而且無法避開戰爭風險。G7雖須捍衛其價值觀和利益,但同時也須理解全球國家必須再次找到合作的道路。

台灣對大陸政策不夠理解,中共不願意發動戰爭,但並不代表習近平不想在二○二七年前完成統一,關鍵在於代價高低與中美消長。大陸在和統無望時不排除採用武力,而美國不會在國內本土發動戰爭,但會支持代理人戰爭,烏克蘭是借鏡。

季辛吉最近引述康德名言:「和平要不藉由人類相互理解,要不經歷某些災難後才能實現」;他相信和平,但不敢百分之百確定會透過理性討論達成。請問我們要豪賭台灣的未來,還是保持戰略韌性、追求和平?這是台灣民眾的選擇。(作者為藍濤亞洲總裁兼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